近日,由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知乎陕西运营中心承办的首届陕西省科普剧展演活动收官。由人文学院“创意写作”通识核心课程孵化推出的原创科普剧《熵减之茧》荣获“萌芽科普剧目”奖,展现出学院在科艺融合与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扎实成效。
《熵减之茧》由人工智能2301班叶林欣同学创作,人文学院王瑶教授担任指导。该剧围绕“熵增与熵减”这一热力学核心概念,讲述了科研工作者林深及其家人在探索“局部熵减”装置过程中,面临科学理想与现实代价的深刻抉择。剧中巧妙融合科学原理与人文哲思,将抽象的热力学定律转化为富有情感张力的家庭故事与科研伦理思辨,实现了科学内核与艺术表达的有机统一。
《熵减之茧》是人文学院“创意写作”通识核心课程中孵化的优秀作品。课程由我院中文系多位教师共同讲授,面向全校不同专业学生开放,聚焦创意写作的理论与实践,涵盖小说、戏剧、歌词、散文、影评等多种文体教学。课程负责人王瑶教授注重推动教学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将本届陕西省科普剧展演活动的作品征集要求融入2025年春季学期教学安排,围绕“科普剧剧本创作”这一核心任务展开教学。
在为期三周的集中创作阶段,王瑶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科幻创作经验,指导学生从挖掘“科技点子”入手,逐步构建戏剧结构、塑造人物角色、完善舞台呈现,系统性地完成符合展演要求的科普剧作品。这一教学安排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极大提升了创作的针对性与完成度。课程期间共收到学生创作的科普剧投稿近百份,充分体现了同学们积极投入的创作态度与扎实的学习成效。
本届陕西省科普剧展演活动旨在通过科普剧这一新颖艺术形式,推动科普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提升全省科普服务能力。大赛面向全省科研院所、高校及科普教育基地等单位,征集覆盖基础科学、前沿科技、生态健康等多个领域的原创科普剧作品。本届大赛以“携手科普艺术,点燃科学之光”为主题,自启动以来,吸引了全省多所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广泛参与,共收到投稿358份。经过多轮选拔,最终评选出精品科普剧目3部,重点科普剧目5部,优秀科普剧目7部,萌芽科普剧目13部,优秀科普剧本10部。